茶文化起源于蜀 风靡世界
优越的自然禀赋,无穷的物质和文化创造力,使成都无论在远至先秦还是近到今天,都是中国版图上一个耀眼的城市!
在古代,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,早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开通,并成为古代中国内地与东南亚、南亚等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。汉武帝打通北方丝绸之路后,成都又是北丝路的主要商品的供给地。南北朝时期,战乱使北丝路河西走廊交通中断,以成都为起点,经川西北草原进入甘南、青海然后转入西域的“河南道”,成为新的丝绸之路,使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一直未曾中断。成都因之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带的交汇点和交通、经济枢纽,由此推动了成都在先秦、汉和唐宋时期的三次崛起。
成都不仅在经济上与世界相通,在文化上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世界,茶文化、因文翁而起的文官制、三国文化、南音,第一张纸币“交子”……这些通过陆路、海路,传播到欧洲、东南亚、日本、韩国等地。可以说,虽然身处中国内陆腹地,但成都在历史长河中很多时候都是一个面向国际的开放城市。
进入新时代,成都在世界版图上再次崛起的步伐越来越快。瞄准确立的“三步走”战略目标,成都又开启了发展的新征程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成都,必将实现宏伟蓝图。
白水虽好,却饮之无味,于是就有了各种饮料。经过数千年的发展,“茶、咖啡、可可”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,这当中只有茶起源于中国、兴盛于中国。在古代,茶是大俗之物,俗到千家万户离不开的开门七件事“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”中就有它。同时,茶也是大雅之物,文人墨客对茶倾注了无数的心血,文人七宝“琴、棋、书、画、诗、酒、茶”中也有它,更别提与茶有关的诗词、斗茶以及茶道等艺术衍生品。茶滋润了中国几千年,因此也有了“国饮”的美誉。
茶不仅在中国受欢迎,而且风靡世界、深受喜爱。茶叶走出国门的时间比丝绸略晚,大约从唐朝开始,经历唐宋元明清直到现代,茶叶都是中国出口产品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当下,关于茶的读音,都与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如英语中的Tea,是由厦门音“茶”(Te)音转变的;日语茶字的书写法就是汉字的“茶”;俄语的“Yau” (茶)字,是由我国北方音“茶叶”两字转变的……茶不仅是饮品,还是一门优美的艺术品,更是让世界熟知的中国符号。
但大多数人却未必知晓,茶起源于蜀地。在古代,成都不仅是茶叶重要的产地和商业集散地,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最为普及也最兴盛的城市。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茶叶市场,就出现在成都周边的武阳。西汉著名文学家王褒在寓居成都时写下了《僮约》,文中两处提到茶叶:“烹茶尽具”和“武阳买茶”,说明当时蜀地不仅流行饮茶之风,而且有了专门的喝茶器具,并对洗茶具有了一定的方法。当时武阳是蜀地茶叶交易市场和集散地。从西晋成都开设第一家茶馆以来,茶馆就成为这座城市大街小巷中一道别致的风景线,休闲安逸的饮茶人、精巧伶俐的茶博士、来来往往的手艺人,都诉说着成都千百年来数不清的“茶之风流”。
蜀茶 举世未饮我先饮
茶作为中国的“国饮”,其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上古神话时期的神农氏。唐代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就记载道: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。”但相比遥远的神农说,东晋史学家常璩在《华阳国志》中的记载无疑更加可信,“周武王伐纣,实得巴蜀之师……茶蜜……皆纳贡之。”由此可见,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领南方八国伐纣时,巴蜀就将茶作为贡品献给周武王了,而巴蜀之地的饮茶史至少已有3000多年,堪称我国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。
如果说史料记载可能因为古代科技局限而导致准确度不足的话,那么近几十年来,科学家将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,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,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,进一步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。蜀地作为茶的故乡,名副其实。据考证,茶叶人工种植最早之处,就在成都不远的蒙顶山之上。
茶叶走出四川是在秦朝前后,清代顾炎武在《日知录》说,“自秦人取蜀以后,始有茗饮之事。”在此后的两汉魏晋隋唐这数代千余年中,四川一直是全国茶叶最重要的原产地和交易集散地,蜀茶之名举世皆知。在魏晋时期,蜀地的茶叶经济和饮茶文化得到了进步,西晋张载在诗《登成都楼》中对成都的茶叶生产和茶风日盛进行了描述,“芳茶冠六清,溢味播九区,人生苟安乐,兹土聊可娱。”唐朝时,著名的茶马贸易开始兴起,而北宋时茶马贸易进一步发展,成都及周边地区所产的蜀茶被政府辟为换取战马的“博马茶”,蜀茶的地位从生活用品一跃成为国家级战略物资。
今天蜀茶的地位虽不如唐宋时显赫,但其中还是有蒙顶甘露、工夫红茶、峨眉茶、竹叶青、蒲江雀舌等极品。著名茶联“扬子江中水,蒙顶山上茶”为茶叶起源地蜀地千年辉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。
茶叶 不仅是饮料还是救命药
茶叶走出国门、走向世界是在唐朝。向西,茶叶随着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销往波斯甚至欧洲。彼时阿拉伯帝国兴起,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布全球,东方最强大的唐帝国自然吸引了无数阿拉伯商人云集。部分阿拉伯商人随商船漂洋过海时,因为饮食单调,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,甚至许多人会因为营养缺乏而丧命途中,这时有阿拉伯商人发现,饮唐帝国出产的茶叶可防治疾病,大大降低中途丧命的风险,于是茶在他们眼中,不仅是饮料,还是救命药。无独有偶,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甚至将茶叶视为像粮食和盐巴一样的生活必需品。蒙古人就酷爱饮茶,甚至于一天没有茶就无法生活。
向东,茶叶随着日本僧侣来华交流进入日本,并生根发芽产生了别具一格的日本“茶道”。其中的奠基者当属都永忠与最澄两位高僧。都永忠在唐朝生活了二十多年,后与最澄一同回到日本,在两位高僧的推动下,日本不仅喝茶,而且种茶,甚至发展出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。但日本的茶道艺术,依然带有明显的中国唐宋时代的文化气息,并保留着浙江天台山、径山等地的佛家饮茶遗风。
13世纪,蒙古人征战亚洲内陆的大部分区域,喝茶习惯沿着蒙古人开拓的商路与进军路线不断向西。再加上宋代时,经过发酵晒干、紧压、烘制而成的砖茶技术普及,为茶叶长途运输奠定了基础。灭亡了南宋的蒙古人获得这项技术后,将茶砖带到了阿富汗、波斯等地。数百年后,当地的波斯人也认可了饮茶文化。茶叶在当地成为了必需品。随即,茶文化又在土耳其、俄罗斯等地流行起来。这让丝绸之路上最为畅销的商品,除了丝绸之外,又加上了茶叶以及饮茶所用的瓷器。及至清代,茶叶已经成为出口货物中比重仅次于丝绸的产品。
红茶 风靡西方“上流社会”
与成都人最钟爱的花茶、绿茶所不同的是,当今世界上销量最多的茶,当属红茶。1662年,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,她的嫁妆里,就有几箱产自中国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。从此,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,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19世纪前,国外并不产红茶,只有通过中国进口,价格也高得吓人,成为西方“上流社会”名副其实的最爱。正因为茶叶稀少、价格高昂,许多拥有茶叶的上层人士都细心地将茶叶存放在上了锁的茶柜里,下午茶时间一到,女仆会取钥匙打开茶柜,取出红茶给主人或客人享用。甚至于当时许多富裕家庭的女主人腰间会挂着钥匙,像装饰一样,实际上是为防茶叶被盗的茶柜之钥。英国人对红茶的热爱,将喝红茶演变成了颇具西方特色的华丽文化,并将它随着英国的扩张,推广到了全世界。
对于茶叶的喜爱,无论是学者还是文学家,都不吝赞美之词。前伦敦医药协会主席杰鲍勒爵士,在1915年4月出版的纽约《茶与咖啡》贸易杂志中说:“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,必饮酒至死。”他认为“茶无疑是东方赠与西方最有利之礼物。”而19世纪初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在其诗体小说《唐璜》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,不仅文学性十足,还有十足的“心灵鸡汤”范儿:“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,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;真可惜,酒却是那么的有害,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。”
由此可见,起源于蜀地的茶,不仅为全国和世界带去了健康与美味的饮品,同时还衍生出了无数与茶相关的艺术与文化。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对世界的影响,仅茶一项,就足以流传千古,无可替代。